作者:佚名
播音:
音频:49
进度:已完结
比得兔故事集。彼得兔故事已经诞生了一百年,之后迅速风靡全球。这可能是因为他可爱的外表、热情的态度和诙谐的头脑,让彼得兔在版权变现的时代俘获了很多人的心。可是不知道的是彼得兔不单单只是一只兔子,他还承载着许多文化和社会经济现象。作者波特小姐前些年电影《彼得兔》创下全球票房的奇迹,导致出现了一**比得兔热潮,乃至它的原著《彼得兔的故事》也又大火了一波。比得兔故事创作的缘起是1893年,英国女作家、插画家波特小姐给导师五岁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当时这个小男孩长期卧床不起。波特小姐实在不知该如何安慰他,就在信中用图文的方式讲了一个故事,用以鼓励他。这便是四个小兔子的故事的开端,“他们的名字是弗洛普西、莫普西、棉尾和彼得。”于是,“彼得兔”的故事开始了。波特小姐的童年生活在富有的家庭环境中,可是她却并不快乐,因为她很孤独。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是由佣人或家庭教师抚养长大的。所以波特小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教室里度过的。她有一本自己的秘密日记,记录了她从13岁的漫长青春期。日记以非常小的字体加密,以确保她的隐私。即使按照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波特小姐的成长历程也有点过于缓慢了。她的日记包含许多对她周围世界的详细观察,比如植物、动物、艺术展览、博物馆,还有她旅游过的地方等。波特小姐的生活圈子很小,周围只有家人和朋友,还有就是他的宠物了。而她最重要的宠物就是两只兔子,本杰明和彼得。波特会接连花上几个小时仔细观察它们并给它们画画。这便是后来《彼得兔的故事》中的两个角色的原型。彼得兔和本杰明兔1891年,波特突然有了创作的冲动,他钢笔素描了一幅《兔子的花园》。这幅作品完成了,波特小姐继而想把看到的一切都临摹下来。“我不能只是看看它!我不能,我必须把它画下来,不管结果怎样。”可是在1897年的时候,波特又科学产生了深度的痴迷,想成为一名真菌学者。因此,她的图画日记暂停了。谁知好事多磨,在次年波特向伦敦林奈学会提交论文时,却只是由于她是女性而被拒绝。波特小姐最终只好放弃了自己的科学梦,决定将自己的才能用于绘画——1902年至1913年期间是她图画书创作最活跃的时期。资本上升期的写照2018年的电影《彼得兔》中有一个场景,彼得兔知道一名男子对浆果过敏,却用浆果攻击他,差点弄死他。这个情节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事实上,《彼得兔》是资本上升期社会矛盾的缩略写照。彼得兔足智多谋、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位叛逆者和理论家。它代表原始和生存的需要,园丁代表理想和秩序。从兔子的角度看菜园主,他是自私、小气的,收拾菜园主是理所应当的;但从菜园主人的角度来看兔子,兔子**菜园、偷胡萝卜的行为是对菜园产权的侵犯。这位老菜园丁看起来就像是资本早期的圈地资本家。让我们回忆一下最初的《彼得兔的故事》。在彼得兔的世界里,淘气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兔子一家从来不认为偷盗是不道德的。他们只担心自己能否安然无恙。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牛津英国文学指南》中更直白地写道,在这一系列动物故事中,波特“总是重爱淘气鬼,不是好孩子”。圈地运动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70年代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这场运动虽然促进了英国发展成为资本强国,但却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身穿蓝色大衣的彼得兔与农民斗智斗勇,身上带着英国圈地运动中农场工人的影子:英国的森林、草原、沼泽、荒地,这些没有固定主人的公共土地,都成了英国贵族的土地。随着资产阶级私有土地的圈地运动,人类的活动范围进入了兔子的领地,农民变成了没有土地的农场工人。占屋行为波特在他的书中描述了早期英国的占屋行为:蟾蜍少爷无忧无虑,他有钱有房有地,衣食无忧。他是一个乡绅,他有太多房子住不下。当他外出度假时,他的家里挤满了“非法侵入者”,这种做法被称为占屋——人们占据未被使用或废弃的空间,但并不具备法定的所有权和租赁权。最早的占屋行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现代“占屋运动”始于一战后。那些退役军人回到家乡,却发现无家可归;二战带来了新的占屋浪潮。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游荡在空空酒店、空置住宅或废弃的军营里。了解这些背景之后,你可能会感觉比得兔的故事远没有表面上这么轻松,原本印象中乖巧的兔子,也变得精灵古怪起来。可是为什么比得兔在全球拥有如此多的读者呢?或许正是因为比得兔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低耗费的梦想出口,我们至少可以在读书时去反对一下命运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