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骏杰
播音:马骏杰
音频:12
进度:已完结
郑和下西洋_百家讲坛。明永乐三年即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三保太监郑和率领由二百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多名船员组成的庞大船队远航,访问了三十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从此开创了大明王朝恢弘的一个航海时代。在这次下西洋之后,郑和又先后六下西洋,直到明宣德八年即公元1433年,他第七次远航并在途中病逝。郑和七下西洋,使中国的远洋航行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极大地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友好关系,传播了中华文明。郑和下西洋前后历时二十八年时间,曾经留下大量珍贵而繁复的档案文献资料。然而,这些档案资料,竟然在几十年后的明朝档案库中不翼而飞,并且从发现档案丢失的那一刻开始,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五百多年,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依然石沉大海、不见踪影。人们在为档案的丢失感到扼腕叹息的同时,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郑和下西洋留下的海量档案为何会不翼而飞、只字不留?既然档案不翼而飞,那么,后世的人们又是通过什么办法来认识和了解郑和下西洋那些不为人知的恢弘壮举的呢?明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明朝发生了一场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这就是“靖难之役”。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为求自保,发动反叛,以“靖难”也就是“平定国难”为旗号,向当时的皇帝建文朱允炆发起挑战,并在历时三年的残酷战乱后,登上皇帝宝座,成为改变中国历史、以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一代帝王。建文帝朱允炆作为朱棣的主要“敌人”,最终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明成祖朱棣自然如鲠在喉,寝食难安。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朱棣派出船队到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那么建文帝朱允炆是否真的会出逃海外?郑和下西洋又是否真的是明成祖朱棣为追查建文帝的遗踪而精心布置的局呢?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继明太祖朱元璋之后,又一位堪称英主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对外开疆拓土,维护了大明版图的完整。对内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并迁都北京,强化帝国统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永宣盛世”。那么对于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真的会因为追查建文帝的下落而派郑和下西洋吗?郑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