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力、张育新
播音:周建龙
音频:61
更新:64.mp3
进度:已完结
《最后的八旗3末世之光_军事历史有声小说》以嘉庆年间京旗双城堡屯田为背景,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不工不商不农的八旗子弟们重回故里后的浴火重生。小说共分为三卷:最后的八旗1拉林河阳、最后的八旗2通天神树、末世微光。小说以穷困旗人行刺嘉庆开篇,按照历史上真实的双城堡屯田的发展脉络,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在创作之前,作者查阅研读了大量史料,走访了许多当年屯丁种地的京旗屯丁的后裔们,使小说做到了宏观与微观细节的真实统一。北京的一位资深编剧读后赞扬说,这部书的厚重,在于它突破了清代题材小说囿于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某个行业的局限,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命运走向。最后的八旗3讲述的是光绪皇帝宣统年间的古城子,传统道德的堤坝轰然垮塌。贪官索要万民伞,村愚把落草为寇当成乐子。甲午之衰,光绪奇灾,俄人筑路,两次跑毛子,宣统鼠疫浩劫。在重重叠叠的天灾人祸中,义和团如何血染沙场?教育改良如何推进?在朝廷不拨一两银子的情况下官民怎样扑灭鼠疫?在最黑暗的时刻,古城子发出了末世之光。小说最后的八旗3对于在历史大潮中人物命运的不能自主和对命运的抗争的表现是深刻的。而在满族民族性格的挖掘方面,首先是巴图鲁英雄主义精神。满族是尚武的民族,追求自由和独立,在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化的过程中不失根本,正直而不怯懦,义气而不背叛,勇敢又不失智慧,在抵抗外敌剿灭悍匪和面对强权时,敢于抗争不怕流血牺牲绝不低头,小说中的人物姜六格、图里琛,百岁子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里面也暗含着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建和弘扬的现实需求。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也是具有当代价值的,继承传统,团结和包容,借鉴和学习,在满族建国到衰亡及至古城子人民百年的荣辱,在人物塑造和故事延宕过程中都是有所思考的,不论是满族内部的团结,还是和兄弟民族的团结,都是意义重大的。古城子不是天外桃源,却是一家一国自成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果没有包容精神的内在力量依托,不要说百年传承,就是一天也要乱成一锅粥的。再有就是自强进取的奋斗精神,古城子开堡垦荒的艰难历程,不是富俊将军一人之功,各种焦头烂额的矛盾冲突的解决,最终要靠古城子人民艰苦奋斗和目标的明确。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存环境不退缩,不怨天尤人,不彷徨等待,继承下来对于我们现在的民族振兴也是内驱力之一。当然大多数精神财富不是满族所特有,只不过在回望历史时一些方面有所凸显,且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正能量精神之中。最后的八旗3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在于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一定要继承,而在糟粕方面小说是有所影射和提醒的,必须剔除。虽然有些问题在现实存在中没有完全解决,但思考是必要的,民族振兴的问题是自醒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省的过程,物质财富的积累只是基础,而拔升的关键是精神的脱胎换骨和凤凰涅槃。这就是故事的思想性带给我们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