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播音:佚名
音频:41
进度:已完结
《信》是一首儿童诗歌,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来描述,内容浅显易懂,结构段式大体相同。这种结构段式相同的诗歌,在前五册语文书中经常出现,加上《信》这首诗歌篇幅短小,层次清楚,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学生读起来能够琅琅上口,感到很亲切、自然。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围绕“作者都替谁写了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来自读自悟。《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朗读的能力,其中第一条就是加强朗读教学,足见朗读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语文老师都知道,如果一堂课只有老师的滔滔不绝,而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课一定不是好的语文课。因此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指名读、品读、男女生比读、齐读,还有多种层次的读,像整体感知时的朗读,理解情感时的细读、品读,表达情感时的感情朗读。这一切一切的读,都是为了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信”是人真实感情的流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纽带。最后的“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小作者的心,让我们用情再读读这首诗歌!”这一有感情朗读环节,更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读中,达到了与作者共鸣的效果。在培养朗读能力的同时,我也不忘抓好学生词语的积累与运用。虽然这首诗歌内容浅显易懂,篇幅短小,但诗歌中的“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更突显了自然的美丽,故此我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它们所包含的意境,更让学生从自己掌握的词语中找出与之相近的,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原有的词库,又增添了几许新知。最后,我还特意设计了“写一写,深化感情”,借“5.12四川大地震”这一全民都为之痛心的震撼,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灾区小朋友们的苦难、坚强,让学生从一张张的图片中感受四川同胞们的伤痛,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和纸、手和心,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写出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的鼓励。这一设计意在拓展孩子的思路,从课文中说开去,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总的来说,孩子的情感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一次尽情的释放,也更明白了关爱他人,要为人们做有益的事的道理。我想,这也是教材根据新课程倡导的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作出的编排的用意吧。